(一)加快产业集聚◆■■。围绕健康养老产品、健康养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集群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培育一批核心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整、协作配套紧密、骨干企业支撑有力的特色健康养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济南■★★■、青岛、烟台、滨州等地健康养老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引领效应,推动各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跨区域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配套体系完整、区域协作紧密★■、规模效益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鼓励引导融合式发展,积极对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创新领域上游企业,打造跨行业、多技术相融合的健康养老集群新模式■★◆,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更新换代。力争到2027年,全省建成健康养老特色产业集群6个,年营业收入过千亿元◆★◆★■■。
(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推动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开展健康养老产学研融合交流◆◆■■,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运行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激发企业能动性和市场活力。支持智慧健康养老各类孵化载体等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应用及推广等支持■■。强化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和要素互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培育优质企业。积极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多种经营模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企业。引导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引领和协同◆★◆■◆★,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增强健康养老产业链韧性和价值创造力。建立完善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与龙头企业错位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场景展示平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覆盖养老服务、康复器械★■★、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发挥领军企业带动引领作用,依托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制走出去■◆,开拓国际健康养老产业市场,推广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和产品◆■。到2027年,规模以上健康养老相关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五)加强老年产品研发制造。紧紧围绕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开发一批以健康管理、智能预警、康复辅助等为代表的医疗康复类健康养老产品;以居家照护和救助、助浴助洁、休闲陪伴、健康食品、功能服饰等代表的生活辅助类健康养老产品★■◆◆◆;以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诊断治疗为代表的养生保健类健康养老产品◆■★★;以场景打造、智能产品、智能设备为代表的数字服务类健康养老产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延缓人体老化■◆、筛查老年病等为代表的抗衰老类健康养老产品。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品牌,鼓励优质企业及产品品牌参与山东省高端品牌企业培育及好品山东品牌遴选◆◆。
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银发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优先扶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制定以下措施。
(十)提振健康养老消费。统筹对接优质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线上平台定期发布产品信息、技术参数★◆◆◆、适用场景■★★★,线下定期举办大型健康养老产品博览会,积极推广健康养老新技术、新产品。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健康养老产品推广应用点◆★,为群众提供健康养老创新产品的体验试用窗口。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结合中医生活化★◆★■、孝老爱老购物节等活动■★◆★★■,举办养老服务及老年产品用品主题促消费活动★■■★■■,广泛宣传优质健康养老产品,普及产品使用知识。
(六)促进优质产品应用推广。落实《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制修订一批关键急需的老年用品和服务技术标准★◆◆★,促进质量提升,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对自主研发■◆★、技术领先★★、市场急需的产品,加快投入市场进程★◆◆★■■。支持发展老年用品维修■◆◆◆★■、检测企业(机构)◆◆■,降低老年用品维护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发展嵌入式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网点,提供用品展示、预约使用、指导教学、售后维修◆◆★◆★■、回收利用等服务。
围绕健康养老产品、健康养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广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养老照护产品、健康促进产品、家居产品等适老化能力。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十六)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持续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丰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对养老机构投保综合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银行贷款贴息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建立健康养老项目库推荐推送机制■★★◆,助力山东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健康养老产业资金支持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上市融资。深入开展金融+商会+企业齐心鲁力助企惠商等金融支持专项行动,加大对民营◆◆■、小微等不同类型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力度。
(十四)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支持引导在公共健身设施配置中兼顾老年人健身需求★■,发布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发挥各级老年体育组织作用,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普及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加大服务老年人科学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支持发展面向老年人群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慢病管理、运动康复等体卫融合服务业态。
(十五)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加强工作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协调解决工作落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形成统筹推进、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各市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抓好任务落实,按规定落实健康养老产业相关的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医院、机构、社区和相关企业开展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健康养老产业模式。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金融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
(十三)提质发展健康养老+营养食品。针对老年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维持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以及调节三高、改善免疫功能的特殊食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营养需求。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大对老年人消费较多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障特殊食品质量安全。
(九)丰富拓展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持续推进五床联动试点工作,鼓励智慧型家庭医养床位建设◆★■■★■。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畅通区域内养老服务供需渠道■◆■■,推动物流配送★★、智能快递柜、蔬菜直通车等进社区◆◆■■■。聚焦老年人居家健康养老需求,实施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全面提升居家老人生活品质◆◆■★■。落实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政策。
(二)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提升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建设质量◆■,构建法律咨询、财税代理、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满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基础需求。放大园区互通互补互动效应,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化发展,重点打造医疗康复类、生活辅助类、养生保健类、数字服务类等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养老产品园区,积极申报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深度对接国际国内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先进地区■★,鼓励多方共建★★■,加强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创新协同,促进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探索产业集聚-产业生态-产城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到2027年,打造5个百亿级健康养老产业园区。
各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金融监管分局,各市党委宣传部★◆■★,济南、青岛、临沂市党委金融办,各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医保局、残联:
(十二)创新发展健康养老+康养文旅。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培育高品质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推广一批具有山东特色、注重老年人体验的康养打卡地和康养旅游路线。推动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与老年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旅游体验。深化齐鲁康养文旅新地标建设,在农村继续开发建设一批集种植、观光★■★、采摘、拓展、度假、调理等为一体的本草拾趣园和岐黄养生谷,在城市升级改造一批融入养生保健服务的养生保健一条街和药膳街区■◆,满足老年群体康养旅游新需求■◆★◆。
(七)推动老年产品智慧化升级。拓展健康养老产业智慧赋能★■■◆■★,优化智能设备供给,指导支持企业围绕生活、通讯◆◆★、娱乐、保健等重点领域,加快研发适老化智能产品。持续举办全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设计大赛,鼓励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养老照护产品、健康促进产品、家居产品等适老化能力★◆◆★。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建设■■◆,引导网络电商、租车出行、家政服务等平台加强适老化升级,鼓励建立养老服务◆★◆◆◆、老年用品专项线上交易平台■◆■,打造一批让老年人放心消费■◆■◆、便利购物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商超,帮助老年人共享数字生活。
(十一)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中医中药。发挥山东省中医药产业优势,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坚持养老与中医养生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等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深入推进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提供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砭术◆■★◆、熏洗等独具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调理服务,打造形养食养药养术养等中医特色体验项目★■■◆■◆。鼓励妥善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增加中医药养生保健(非医疗)服务项目,升级改造一批中医养老养生服务场所。
(八)壮大健康养老服务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服务行业,支持各地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健康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加强国有经济在健康养老服务领域布局,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机构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推动形成一批高品质健康养老服务品牌。鼓励养老机构与合作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养联合管理团队,采取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等方式,组织开展坐诊、带教■◆■、查房、培训等多方面业务帮扶★★★◆◆■。推动建立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之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养老照护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升家政从业人员养老照护、老年健康饮食指导等服务能力■■★◆。
(十七)夯实人才队伍支撑■■★◆◆。持续完善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健康养老产业紧缺人才。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育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健康养老产业人才。支持多渠道引进社会工作、康复服务、老年营养◆★■、心理咨询、养老顾问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优化健康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及年龄结构。按照国家工作安排,落实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十八)营造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友好环境。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进敬老月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加大健康养老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力度,落实完善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鼓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健康养老就业政策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科教文卫等事业★■◆★★。充分利用政府官方网站、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途径,提升健康养老产业优秀发展成果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